查看原文
其他

溪流访谈▏走进展会,聚焦海洋装备国产化(下)

溪流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3-05-07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走进中海达,对话李洪江

第四站来到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台,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洪江接受了访谈,以下是对他的采访。

Q

溪流:我们都是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会,平时交集较多,就开门见山,首先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中海达集团在海洋领域的发展情况。


李洪江:中海达集团深耕海洋测绘行业至今已经有20年左右的时间,从北斗定位到海洋所用的软件、硬件,均有中海达品牌的身影。随着中海达公司的发展,集团公司在海洋领域作了很大的投入,原来海洋产品在中海达只是一个事业部,到了2014年,专门成立了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南京,成为从研发到销售的海洋产业平台。如今通过5年的发展,中海达海洋信息公司发展较快,致力于成为海洋探测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形成了包括单波束测深仪、多波束测深仪、ADCP、超短基线、海洋测量无人船、海上北斗定位、侧扫声呐、船只惯性导航系统,加上应用软件,俗称“八硬一软”的系列化海洋产品,组成了海洋国产化设备矩阵。

Q

溪流:中海达在海洋装备国产化上未来的主要着力点会在哪里?

李洪江:可以说,目前海洋测绘所用的单波束测深仪和海洋定位产品,国产装备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约90%的份额。进口的产品在国内主要以高端产品为主,产品国产化还需要较长的路要走。如超短基线、ADCP、惯导产品等,我们在科研上投入较大,需要高精尖人才来支撑,研发周期估计较长,我们会重点关注这些方向的发展与完善。国家在支持国产化的力度上不断加大,当前与某些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从另一角度思考,其实对我们也是一次机遇,危机危机,危中有机。用户对于海洋高端设备的国产化目前尚有一些顾虑,主要反映在对设备性能可靠性上的顾虑,这点可以理解。毕竟出海的成本较大,经不起来回折腾,对此,我们可以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什么时候成熟了什么时候再采购,以此来提高用户对国产装备的信任度。对企业来说要持续投入,对国家来说要政策支持,对用户来说要给予信任,如此,多方联动才有利于国产化进程的实现。未来,中海达将在高端海洋装备上加大力度研发,希望能尽早取得突破。

Q

溪流:海洋产业市场分民用领域与军品领域,有些热有些冷,凭您对海洋市场的了解,对未来海洋装备发展有哪些看法?

李洪江:中海达的海洋产品基本以民用市场为主,国内用户其实对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的主观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以售后服务为例,国产厂商明显要优于进口代理商。随着国家对海洋产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国产化战略的实施,相信未来的海洋市场蛋糕会越做越大,除了国产替代进口的存量市场外,相信将来的增量市场会不断涌现。当然,除了国内市场外,中海达一直在瞄准国际市场,比如无人艇、多波束、侧扫声呐等设备,已经在国际市场有了销售。当然,进入欧美市场目前还尚有难度,但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难度相对较小,中海达已经成功落地。

Q

溪流:祝贺中海达!让国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我们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努力。那么,请您谈谈中海达进入国际市场的情况。

李洪江:应该承认,目前声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美誉度较好的还是西北欧和北美,因为他们有更深的技术积淀,想扭转这个态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产品比拼的是品质,用户认可的是性能与可靠性,大家只有让国内用户多用多试,从中不断去改进自己的品质,在使用满意后,才会去开拓国际市场。从市场角度我们是有计划的,会选择先从东南亚国家开始,其次进入南美和中东市场,最后才会选择西北欧和北美市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实际上,中海达除了产品外,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布局,在新加坡成立了国际公司,原来没有海洋专业人士,目前已经聘请了当地专业人士,我们希望通过专业人士来推广专业的海洋产品,同时,服务好当地客户,用口碑来赢得信任,不断开拓市场。

溪流:感谢李总接受采访,希望中海达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为中国海洋装备走向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走进地海科技,对话苏希华

第五站选择了上海地海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多年来从事海洋产品代理的公司,苏希华总经理接受了我们的访谈,以下就是对他的采访。

Q

溪流:和苏总多次在展会或论坛上见面,但没有好好沟通过,请您先介绍一下地海科技的有关情况。

希华地海科技成立至今已有20年,自1999年在香港创建,后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于2003年成立了上海公司,把服务本地化,坚持把国外最好的科技和服务引进到国内。在刚刚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发现国内多数经销商很重视销售,但不太注意售后服务环节。很多海洋产品进入国内后,我们发现许多使用单位不会用设备,因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返修率较高,为此,地海公司一直把产品的售后服务作为主要抓手,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来做服务,而不是由厂商来做,以此来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Q

溪流:地海科技在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对目前国内的海洋市场您如何看?

希华国家近年来对海洋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拨款也比较多,建造了许多科考船,未来如何用好海洋装备,对经销商来说,很重要的是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从目前国家政策导向来说,重点支持海洋装备的国产化,地海科技希望未来能与国内的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国产化装备的研发,并重视市场的服务。

Q

溪流:地海科技过去以国外产品代理为主,未来在装备国产化方向有什么打算?

希华地海科技会依据市场需求,选择用户群较广的产品,做国产化装备的研发。同时,希望与国内的科研院所合作,把科研成果产业化。我们的优势在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所长,为产品的优化升级做好准备。

溪流:中国的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感谢苏总接受采访。

走进临港海洋高新,对话金淼钰

由于明年第三届新时期海洋测绘发展论坛在上海临港举办,于是就离开海洋展会,奔赴下一站,一起来商谈明年年会的相关事宜。借此机会,与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海洋产品部金淼钰经理和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田雨副总经理一起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座谈,以下是访谈内容。

Q

溪流:很高兴认识您,请金经理先介绍一下临港海洋高新园区。

金淼钰:临港海洋高新园区成立于2007年,当时还不叫临港新片区,而称作南汇新城,当时还是在总书记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园区原是新区国资委的下属企业,负责临港地区3.2平方公里的开发,借助于附近的两所涉海大学,即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致力于打造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集聚平台,这是最初的设想。在2016年的时候,面临国资和国企的改制,临港海洋高新与港城集团合并,现在是港城集团旗下的二级子公司,主要负责海洋高新园区的开发工作。目前入园的还有同济大学海底观测网、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东海计量中心等科研院所,并有两个载体,分别为港城海立方科技园和海科广场。其中,港城海立方科技园以海洋科技研发楼为主,目前一、二期开发已经完成,三期预计将在2020年竣工;海科广场以商务、培训等办公为主。2016年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到目前园区已经集聚了130多家企业入园,其中涉海企业的比例接近80%,也有着力于孵化的众创空间等。

Q

溪流:临港海洋高新园区有什么优惠政策与优质服务?

金淼钰:对小微企业,园区会提供财税、法务、培训、招聘、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孵化完成后可以进入研发楼。园区更主要的特色是体现在服务方面,比如,组织企业参加海洋展会,今年已经组织了7次,展会的搭建与租赁基本由园区来承担;同时,园区每年会安排8~10场的产业沙龙活动,重在通过研讨与交流,完成园区产业链之间的对接。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形式,为入园企业提供增殖服务,包括走出园区去引进人才等。另外,园区每年都在6月8日至7月10日期间,举办海洋节活动,为期33天,重于打造临港的海洋文化氛围,活动涵盖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产业、海洋娱乐等方面。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缺钱、缺人、缺市场化推广等方面的困惑,为此,从去年开始,园区在筹备海洋基金,力图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期的筹集资金在5个亿的规模。在人才引进方面,园区每年会组织入园企业走出去,今年己完成了3次跨省校招,并向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为解决企业研发所需,园区也会与周边的高校签约,共享高校实验室。同时,目前无人船测试场己由园区牵头实施筹建中,以期为入园企业进一步解决测试、演示需求。

Q

溪流:听了金经理的介绍,让我对园区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你们为海洋产业发展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当前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深入,各沿海城市都在发力,试图成为海洋高地,比如青岛、深圳等城市。那么,与其他城市相比,您认为上海的优势在哪里?

金淼钰:在我看来,上海的最大优势是人才,尤其是国际化的人才,更愿意落户上海而不是其他城市,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在。与青岛相比,不难发现,落户青岛的企业以国企、央企为主,而落户上海的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与深圳相比,我们非常有紧迫感,目前深圳在海洋科技上的发力较早,在招商上我们已感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上海依托长三角,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在产业链打造、服务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色,各具所长吧。

Q

溪流:问一下田总,作为入园企业,园区是如何为企业提供服务的?

田雨:刚才金经理介绍的政策、人才、资金、培训等优惠增值服务,我们在园区都享受到了,选择在临港发展,也是源于临港有专业的园区和优秀的团队,在真心做产业孵化。同时,临港靠近东海和滴水湖,无论是产品海试或湖试,均有地理优势。园区临近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特别是上海海洋大学有专业水池,给我们做水下机器人测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年7次的海洋展会,我们都在园区的帮助下享受了优惠政策,加深了与客户的联系。有人戏言,临港离上海市区较远,但距离世界较近。是啊,因为临港为自贸区,国外的许多企业会通过自贸区先行落地,因此,目前的相对劣势就有可能转换成未来的优势。

溪流:我在中国海洋学会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下属分会中担任有关职务,产业协会和学术团体在学术、教育和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资源,希望未来能与临港海洋高新园区在多方面进行合作。第三届新时期海洋测绘发展论坛在上海临港举办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期待临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你们的支持,也感谢接受采访。

(完)

相关阅读推荐

溪流访谈▏走进展会,聚焦海洋装备国产化(上)
溪流笔谈▏我国的海洋测绘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创新故事▏四个年代,我所读出的人物素描
随笔▏人生的张力
溪流笔谈▏我国海洋测绘产业:分类及应用
溪流笔谈▏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什么这么难?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1216344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